李小璐: 年轻时管不住下半身, 如今让自己的女儿买了单, 她后悔么

  • 2025-07-30 05:37:16
  • 584

一场成人的闹剧,却让一个13岁的女孩成了牺牲品。

甜馨,因为李小璐的情感风波,从小就在聚光灯下长大,而如今正值青春期的她,却要为母亲的过去反复买单,每天面对着无休无止的网络恶意。

这并不是她的错,可全世界都盯着她,评判她,甚至攻击她。

6年前那场让整个网络沸腾的“做头发”闹剧,说起来真是讽刺。

2017年的最后几天,李小璐和PG One深夜同回公寓,助理提着包,电梯间里亲昵举动都被狗仔镜头一一捕捉。

当时的贾乃亮,还满心信任地直播,面对网友调侃,咧嘴傻笑:“璐璐做头发去了,很快就回来。

”没人想到,这句无心的话后来成了全民的笑话,甚至成了网络热词。

那之后,李小璐拼命挽回,可风暴越闹越大。

狗仔、天涯神帖、视频实锤接二连三,大众的猎奇与道德审判将她推上了舆论风口。

2019年,最终两人离婚收场,只留下一个年幼的甜馨,在两人间来回。

这件事像是给甜馨的童年和青春都下了咒。

从小活在短视频、综艺的镜头下,甜馨本可以做一个自在的普通小姑娘。

但因为父母的故事,每次露面都被无数陌生人放大检视。

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,孩子本就自我敏感——可网络却毫不心软。

有人说她变漂亮了,说得多了就有阴谋论,“是不是做了医美”,“这样子的脸不可能没动过”。

还有营销号直接编造她12岁就去整容,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孩子五官的成长。

一个普通女孩面对这样的质疑,大概只会在心里难过。

可甜馨毕竟在镜头里长大,她很快学会了回击:“我还没18岁好么?

18了也不会做。

”但面对人山人海的网暴,她还是无力。

自己妈妈的社交账号评论被刷爆,连带着自己的评论区里也是花式调侃“做头发”梗,甚至把PG One用谐音梗说成“小万叔叔”——这些冷笑话背后,是大人世界的恶意,全倾倒到了一个不到14岁的女孩身上。

李小璐,或许也在后悔。

带着女儿独自生活后,她努力表现为“好妈妈”——像所有普通妈妈那样,发母女做蛋糕、跳舞、练琴的日常视频。

可网友不肯放过,总有人坚信她是“带货炒作”,女儿成了“流量工具”。

李小璐的女装品牌,靠亲子同框、带娃卖货,三小时能卖八百万。

一边是生意蒸蒸日上,一边却总有人冷嘲热讽“夜宿门”、“忘了以前的事了”。

她在带货镜头间隙,晒出曾经的名誉权判决书,力证清白,但很快又回归到“卖衣服、做甜点”的循环。

说到底,舆论对李小璐并不宽容,也从未真正同情过甜馨。

曾经喊着“心疼甜馨”的那批人,转过头来又盯着她的微表情做文章,更有一批“正义网友”自居评判员,把小姑娘的生活全都扒在网上晒。

可谁还记得,甜馨自己曾发文说,“每天像有八百个眼睛盯着”,出门就会有镜头堵在面前。

这个世界对孩子并不温柔,而她的自信,随时可能被网络的碎嘴打垮。

作为父母,李小璐和贾乃亮,的确各自都很努力在孩子面前维持平常生活的样子。

他们离婚后约定共同抚养女儿,现在还是轮流接送甜馨,每逢学校家长会,总是一人来一次,明显避嫌。

偶尔在校门口相遇,也不过点个头,各自驱车离开。

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实实在在的,甜馨就像被各自拉扯的一根绳,两头都不愿松手,却都未能给她完整的家庭氛围。

到了六一儿童节,一家三口还能一起露营,说好以后有新伴侣得让甜馨“打分”,表面上都是温情脉脉,但无形中又加重了这个孩子的心理压力。

李小璐变得更加努力,短视频更新很勤,踩在网络热点的节奏上,会跳舞、展示生活、卖服装、分享和女儿的点滴。

但即便如此,黑粉和水军的声音从没消失过。

有次直播卖亲子装,刚三小时订单爆了八百多万,可评论区还是一堆老生常谈的梗。

她举起2018年的判决书,把话说得很硬气:“我不惹事,但也不怕事。

”语气轻描淡写,但低头整理衣服的那一刻,却像极了甜馨无奈扭头的表情——心里其实也许早已千疮百孔。

你说李小璐后悔吗?

从她努力表现的样子来看,其实多多少少有些遗憾,只不过正常生活还得继续。

她用带货、亲情日常去对冲过往的风波,一边挣钱养家,一边和女儿相依为命。

但真正的破碎已无从挽回,甜馨的青春期注定无法像个普通孩子那样安静度过。

环境塑造人,即使跟心理老师聊再多,也没法立刻走出阴影。

实际上,华中师范大学的案例库就指出,公众人物的隐私,一旦放到舆论场里,孩子哪怕没犯错,也逃不出网络八卦的猎杀。

对比来看,也不是只有这一家这样。

文章和马伊琍、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,哪个不是离婚后,孩子在大人世界的硝烟中长大?

文章出轨后淡出大众,马伊琍忙事业,孩子一样被拉扯着。

朱莉和皮特打了两年监护权官司,再大牌的明星,也保护不了子女不被伤害。

网络的巨大放大镜,谁都逃不开。

但李小璐和贾乃亮的处理,至少在表面上努力给甜馨基本的关心——即便这种“轮流制”的温情,其实裹挟着无数妥协和无力。

互联网不会轻易原谅谁。

短视频电商的潮水一波一波,李小璐顺势做得风生水起;可在流量的背后,是个人故事被一次次解剖、消费。

平台数据再亮眼,亲子装再好卖,一句“忘了以前的事了吗”足以让所有努力归零。

大人的风波,最终像一场持续施压的雨,一直下到孩子的心里。

可到底,大众真的有资格反复鞭笞吗?

每个家庭都免不了有裂缝,也许更重要的,是如何在割裂和疼痛中,找到一点点能喘气的空间。

看着甜馨硬气地怼网友,我会想,她是不是也会在夜深人静时流泪,然后在生活里假装什么都没发生?

人们总在期待“浪子回头”、“重新做人”,可其实,受伤的总是孩子。

李小璐或许可以靠短视频翻身,贾乃亮继续在综艺里维持人设,唯有甜馨,每天还是那个“什么都没做错,只是出生在不对的时候”的小姑娘。

成长从来不是选择题,但成年人能不能在下一次,别让孩子替自己买单?

这或许比一切狗血八卦,更值得我们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