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跃亭的 "逆向造车" 哲学: 当改装成为新赛道
- 2025-07-21 18:46:30
- 653
在 FF 官网的高山 9 参数页面上,"Made in China" 的标注显得格外诚实。这款由中国企业设计制造的新能源车,正通过海运跨越太平洋,在加州完成最后一道 "贾氏工序"—— 更换方向盘车标。这种 "贴牌生产 2.0" 模式,让贾跃亭团队以每天两位数的改装速度,创造了造车新势力的另类产能神话。
这种操作背后藏着精明的商业逻辑。当国内车企深陷价格战泥潭时,贾老板开辟了独特的价值赛道:利用中国成熟的汽车工业体系完成基础制造,在美国市场注入 "生态化反" 的品牌溢价。从乐视电视到 FF91,贾氏产品哲学一脉相承 —— 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,而是如何定义产品价值。
但改装车间里堆积的待处理车辆,暴露出这种模式的结构性困境。当首批 500 辆高山 9 完成改装后,供应链管理、质量把控、售后服务等现实问题接踵而至。更关键的是,资本市场对 "贴牌造车" 的估值逻辑正在改变 —— 投资人逐渐意识到,这种模式下每辆车增加的品牌溢价,可能还抵不过海运集装箱的租金。
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回望,贾跃亭或许真的找到了破解造车困局的 "第三种路径"。只是当改装流水线上的工人给第 1000 辆高山 9 扣上 FF 车标时,不知道他们是否想过:这究竟是在见证商业奇迹,还是参与一场行为艺术?毕竟在这个魔幻的新能源时代,生存本身就是最伟大的创新。
- 上一篇:章若楠虎扑扫楼
- 下一篇:男童蘑菇中毒去世前说爸爸别担心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