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高速才5分钟充满? 超快充电桩来了, 但车主和网格还在心慌
- 2025-07-05 02:40:05
- 393
上周六上午,我在京沪高速服务区停下来,看到一位姓张的司机(化名)焦头烂额地盯着仪表盘,说:“说好的5分钟充满呢?结果等了10分钟还没完。” 技术提速是好,可这背后是不是还有落差和担忧?
先说大背景。2025年3月18日,比亚迪宣布已启动超快充电站建设,目标是全国建4,000座1兆瓦级“闪充”站,号称5–8分钟补足续航400 公里路程 (AP 新闻·记者报道),同时路透社也确认是1,000 kW大功率(1000 千瓦)标准,定位快到“几乎跟加油一套流程”一样。与此同时,国家发改委《实施意见》2024年底发布,明确推进建设300kW及以上超快充、智能调控、新能源与电网融合等方向,并配套系统上线监控平台,以优质场站为节点给予财政补贴。
再看看落地。IEA《Global EV Outlook 2025》报告指出,全球公共充电桩2024年增长30%,中国占新增的2/3,公共桩超5百万个;而据Argus Media 数据,中国2024年底充电桩总数12.82百万,同比增长49%,2025再新增1.04百万公共桩。虽然数字扎眼,但高速服务区“5分钟闪充”还处于初步铺排,很多省份配网、施工仍赶进度。
我那天在高速服务区见着的张师傅,他开着比亚迪唐L,晚上从北京回杭州才来体验快充。他抱着手机研究充电桩标牌,按次收费每kW定价高,等了近10分钟后,只充了不到150 公里续航。“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速度还行吧?可价格有点扎眼,按天跑两趟高速就贵不少。”他无奈地说。
这背后,是成本和体验的问题。BYD要在全国建4,000座超快闪充站,XPeng与大众也合作,计划建立20,000个超快桩覆盖420城,行业真的在拼能力。但施工、配电升级加储能建设都得时间,还有电网承压、当地配网要提前接电。在有锅炉的不少县,充电还得预约、高价限制、体验不统一 张师傅刷手机查桩时就发现,有的桩显示“等待2小时上线”,有的充不满,还有一个标签“需电网调度审核”。
我觉得,这“5分钟魔术”落地真是让人兴奋,但心里还是有点儿慌——成本、政策、体验要三线配合。比如能不能先推“闪充试点月”活动,收费优惠体验优先;或者APP能否提示“今晚10点后低价模式”“可预约快充套票”,这样车主心才稳。更关键:电网不晃,才能持续支撑快。
我其实也没想到给闪充也能写得有温度,但看到张师傅一脸期待又疑虑,我忍不住叹气——技术快不等于便利,体验还要跟上步伐。否则多快几十秒,都可能变成“抢桩焦虑症”。
- 上一篇:加州州长说来抓我吧我才不怕
- 下一篇:王楚然千金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