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彦杰: 技能高手修车有道

  • 2025-07-11 13:18:55
  • 935

在北京鹏龙星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售后车间,冯彦杰正用听诊器在发动机不同的位置倾听,像给病人探脉般小心翼翼。突然,他皱了皱眉头,“就这儿——发动机前端盖处异响。”类似的听诊,冯彦杰每天都要进行很多次。

冯彦杰在北京鹏龙星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工作十多年了,既负责新车交付前的技术排查,也承担客户用车全周期的技术支持,更是技师们心中的主心骨。“我的工作,就是找到问题出在哪儿。一辆车有成百上千的零件,我们不知道哪个会有问题,所以几乎是在一种全盲的状态里一个个寻找,恨不得把整辆车拆了一个点一个点地去找。这是最难的。”冯彦杰又举例,“我们小时候不是都知道那个《一条线与一万美元》的故事么,画一条线,1美元;知道问题出在哪儿,9999美元。我们这个工作,跟这个故事里说的差不多。”

能精准地画出这条线,其实也没什么诀窍,不过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沉淀手感。为了找到问题,冯彦杰从来不嫌麻烦,他总是把一个大件整体卸下来,拆开了,抽丝剥茧般地一根线一根线地去检查。

“遇到难题,就记下来。”冯彦杰有几十个笔记本,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次诊断思路和维修关键点。每天夜里,他习惯复盘白天的维修案例,逐步剖析复杂故障。他常说:“汽车的安全性关系着人的生命,所以这项工作的容错率是0。”

有一次,一辆E级车在行驶过程中仪表气囊灯报警,通过电脑检测,故障为侧部气囊偶发故障。“我在其他店里更换过好几次侧部气囊,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。”长得又高又壮的男司机向冯彦杰抱怨。“您每次驾驶是不是都将座椅移动到最大空间?”“是啊!”“这就对了。”冯彦杰找到了终极故障点。车主每次将座椅移动到最大空间,当座椅设置到这个点时线束就容易发生搭铁故障。

在车间角落,一块布满线束的教学板格外醒目——这是冯彦杰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制作的车身线束教具。“实车不能随便拆,我们就把最全配置的车1∶1还原到板子上,新技师一按按钮就能看懂电路逻辑。”他介绍,制作这个教具耗时一个月,解决了培训中理论与实操脱节的难题。

这样的创新在冯彦杰的职业生涯中屡见不鲜。为解决倒车影像校准工具昂贵的问题,他花了一周时间研究感应点位置,仿制出可调节校准工具。“通过改进型的校准工具,由原来的10分钟,缩短到现在5分钟,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。”类似的改进还有很多:可移动的充电器推车、车门培训教具……截至目前,他已带领团队完成21项维修工具创新。

对冯彦杰来说,维修不仅是修车,更是解人心。

今年4月,一位新车主在返乡途中右后视镜出现故障,情绪激动地投诉。冯彦杰接手处理后,一边远程指导客户操作,一边联动山西门店协调维修。因远程升级导致车载软件缺失,他不厌其烦地引导客户恢复功能,整个过程持续到深夜。客户发来的红包,冯彦杰婉拒了,只回了一句:“这是我该做的,有问题随时找我。”

精湛的技术加上热忱的服务,让冯彦杰获得了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、北京市技术能手、享受市政府技师津贴、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、北汽集团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。

如今,冯彦杰作为北京鹏龙星徽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,已带出多名优秀技师,曾经的学徒也逐步成长为团队骨干。工作室每年培训90余场次,培训人员达4900余人次。

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冯彦杰也敏锐地意识到“电车思维”将成为未来主流。为此,他在工作之余主动学习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、电控系统等知识。在他看来,“只会修传统车,迟早要落伍”。

“未来的汽车维修,一定是智能与经验并行。”冯彦杰说。